来源:中国财经报 发布时间:2022年8月11日
北纬27°、东经118°,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小城——福建政和。这里因种植白茶得名(当地白茶曾作为贡茶被宋徽宗品尝后,将年号赐于该地),当地茶园面积达11万亩,种茶农户比例高达75%以上。
今年43岁的叶木香是政和县岭腰乡锦屏村茶农,七口之家承包了村里十余亩茶山。得益于政和白茶的响亮名声,当地茶青价格不断上涨。2021年,家里仅茶叶收入就有4万余元。
“这几年,茶青价格每年都要上涨30%左右。以前还要外出务工,现在因为政和白茶涨价增加了收入,心定了,不再到处跑了。”叶木香说。
锦屏村党支部书记徐榅周说:“村里共有464户、2068人,其中,涉茶农户200余户。按照户均年收入3万元计算,全村每年光茶青收入就有600多万元,做成品茶就能收入2000万元。”
从茶叶种植中受益的并非锦屏村一村。2021年,政和县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0亿元,连续3年获评“中国茶业百强县”,带动全县13万多茶农增收。
据介绍,2017年,政和白茶头茬茶青的收购价只有每斤30元左右。随着2021年初中国白茶城(以下简称白茶城)在政和正式启动运营,头茬茶青价格不断增长,去年最高达到每斤120元,每亩茶园收入达万元以上。
白茶城是“新网工程”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一个典型案例。“新网工程”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设立,全称是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832平台)建设运维三大方向。
中国供销集团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年来,供销集团通过“新网工程”专项资金建设了一批为农服务项目,覆盖农业生产服务和农产品收储、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促进了双向流通,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带动了农民增收。
“科技+金融”打造白茶产业“新引擎”
记者近日在白茶城智能仓储中心看到,工作人员将条形码贴在白茶标准箱上,用手机一扫码,机器人便根据指令前来将茶箱运入仓库。入仓后,无人电动叉车又根据指令将货物搬运到指定货架。
“以前茶箱上架需要二三个人,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工作人员介绍,仓储中心最多可存储800吨茶叶,日常维护却只需要四五个人。
白茶城董事长朱祥介绍,白茶城是中国供销集团所属的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打造的集茶叶展示交易、检测认证、年份茶仓储、物流服务、信息发布、期货拍卖、金融服务、白茶价格指数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全国茶叶集散中心。今年以来,白茶城创新运营模式,茶企可通过代销模式在白茶城免费存放茶叶产品,并通过白茶城搭建的流通渠道销售茶叶产品。同时,白茶城还设置了通过中国计量认证(CMA)的茶叶检测中心及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工作站。“这些茶叶在入仓前要先完成农残抽样检测等程序,合格后才能获得入仓资格。”朱祥说。
目前,白茶城入驻茶企139家,间接服务周边县市茶企1000多家,年周转率达到2—3次,年吞吐货物近2000吨。一年来,入驻茶企销售业绩增长50%,市场交易额达15亿元以上。
“去年,我们公司的茶叶销售额增加了近50%,达4000余万元。公司年产200吨干茶,除了传统的销售渠道外,部分干茶免费存放于白茶城仓库,由白茶城代销。”福建二五区茶业有限公司生产总经理卓林泉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拥有无公害生态茶园及有机茶园3000多亩,和茶农合作的茶园有7000多亩,在10多个省(市、区)创办茶叶实体店137家,有3座标准化茶厂房,日加工茶青近6万斤。
因白茶城催生的良好效应,闽北茶企纷纷扩大加工规模。2021年,政和县茶叶总产量增长7.36%、产值增长27.4%,2022年省级龙头企业增加7家、总数达到10家。
“建一个市场,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白茶城倾力打造金融、渠道、信用三大服务型平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白茶流通品牌,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新体系,打造农产品市场“国家队”,走出了一条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在坚守传统与品质的同时,从产品到包装再到营销模式,白茶城促进白茶产业向多样化、个性化趋势发展。作为一名80后“新茶农”,政和白雪芽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陈仕斌连续两年获得白茶城政和白茶斗茶赛“茶王”的殊荣。“政和白茶品牌的逐步深入人心,促使茶企在产品形态上不断推陈出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白茶,进而带动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陈仕斌告诉记者。
“白茶城落地政和一年来,已形成一定的茶产业聚集,提升了政和白茶的影响力,入驻茶企的品牌知名度明显提升。2022年,政和县茶农平均增收25%—30%。”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宝清表示。
茶产业已实实在在成为政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在“新网工程”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供销集团所属中国农批公司已在全国布局41家农产品批发市场,覆盖全国23个省份,年销售各类农产品超过600亿元。
精准助农 激发县域消费市场“新活力”
“超市需要什么菜我们就种什么菜,种啥都不愁卖。”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丰源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军说。
丰源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占地200余亩,种植各类绿色无公害蔬菜。眼下,大面积的黄瓜、茄子、苦瓜、丝瓜、青白菜、青椒等进入采摘季,一天可以采摘各类蔬菜8000余斤,其中5000余斤直接装车,销往十堰城区的新合作超市。
“不愁卖”让农户们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这得益于中国供销集团十堰新合作公司的“基地直采”模式。2018年,公司到该合作社考察,双方当场达成供货协议,由新合作公司统一收购合作社种植的蔬菜。
“这几年我们种植基地的销售量涨了约40%。”杨军说,收入增长促使基地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截至目前,共建设了22个蔬菜大棚、6个育苗大棚和两块肥料试验田,吸纳柳陂镇200多农户种植蔬菜,为十堰新合作超市供货。
如今,每天下午四五点,柳陂镇的农户们统一下地采摘蔬菜,并装进十堰新合作超市提供的周转箱,由杨军送到供销云仓,再配送至十堰新合作的各个网点。
2021年,在“新网工程”专项资金支持下,十堰新合作公司新建和改造了29家超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改造的超市目前已全部完成提档升级,部分门店还升级为“生鲜加强型社区店”。例如,五一店改造后生鲜品类更加丰富、商品质量提升,客流量和销售额均大幅增加。
目前,十堰新合作公司名下66家小型门店已完成向生鲜社区店的转型,调整后的门店经营业绩大幅度提升,受到小区居民一致好评。
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如今,十堰新合作超市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已建立门店近200家。
2021年4月,集日用品储运、农产品加工、自动分拣、冷链保鲜等功能于一体的供销云仓十堰电商产业园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园区内的十堰新合作中央食材厂共运营6个项目,分别是学生营养餐、烘焙、面点、净菜、净肉、豆制品。随着工作流程日趋完善和员工技能逐步提高,订单稳中有升,为十堰县域消费市场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十堰新合作取得的成绩是“新网工程”专项资金支持县域流通服务网络的一个缩影。
为进一步提升流通服务能力,做强做大流通主业,中国供销集团依托流通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为农产品上行和日用品下行提供仓储、保鲜、分拣包装、配送等服务。同时,适应新形势要求,加强社区农贸市场、中央厨房等业态建设,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使农产品流通更高效。
向下扎根 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新网工程”专项资金还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惠农服务中心项目(以下简称寻乌中农)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新网工程”专项资金支持下,寻乌中农重点建设惠农服务站、农资配送仓库、农业机械存放库、农产品存放库、冷库及附属工程。项目自2021年10月投入运营以来,积极推广会员制运营模式,聚焦当地柑橘、脐橙、蜜雪梨等产业,组织专门力量,因地制宜为农户提供农资供应、农技指导、统防统治等一站式农业社会化服务,全力协助农户增产增收。
“今年持续降雨,虫害严重,多亏了寻乌中农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我们的蜜雪梨才没受太大影响。”团船村蜜雪梨果农潘泉说。
黑星病是梨树的主要病害,开展蜜雪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对减轻全年病虫害发生、改善蜜雪梨品质、确保梨树丰产、增加农民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寻乌中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下田间指导,研究防治措施。他们为农户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病虫害的病理、病因、治理时间及防治方法等,针对目前林果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并现场示范病虫害防治流程。
在技术人员帮助下,今年当地蜜雪梨产量创10年以来的新高。
与蜜雪梨种植户不同,种植脐橙的曹仁人遇到了销售难题。“今年情况比较特殊,遇上了疫情,传统的销售办法不灵了。树上挂果近万斤,却找不到买家,真让人着急。”
“寻乌中农了解了我的情况后,一并收购了我的脐橙,还一起帮助收果子。这样我们家里的收入一下子就给保住了,真是太感谢、太高兴了。”曹仁人脸上难掩喜悦之情。
打通了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寻乌中农让农户增加了收入,更提升了幸福感。
截至2021年末,在正式运营仅仅3个月的时间里,寻乌中农销售各种化肥2216吨,销售脐橙3.8万斤,还为近50位农户提供资金支持,与当地两家农资供应、农副产品销售企业开展合作,社会效益明显。
近年来,在“新网工程”专项资金的支持下,中国供销集团全力构建集耕、种、管、收、烘、储、加工等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造为生产端服务的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目前,中国供销集团所属的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已在全国建成100家“中国农资·服务中心”,有2万余家基层经销及服务网点,年服务耕地突破7000万亩次。
“新网工程”专项资金通过支持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832平台”)建设和运维,发挥供销合作社行业帮扶优势,不断扩大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销售规模,促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中国供销集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832平台”累计注册供应商近1.6万家,上线农副产品超过20万款,采购单位近60万家,累计实现销售额230亿元,助推832个脱贫县的230万农户巩固脱贫成果。今年上半年,平台交易额超过35亿元,同比增长37%。
2016—2021年,“新网工程”专项资金共投资项目500余个。
中国供销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集团将依托“新网工程”专项资金,积极整合系统内外资源,畅通城乡“毛细血管”,推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做强做优流通服务主业,着力推动社有企业提质增效,持续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1 CHINA CO-OP GROUP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甲1号
邮编:100052
电话:010-59338888
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